当前位置:100EC>数字零售>【零售研究】真实世界被“数字分身”偷走:AI仿冒带货的暗黑商业链
【零售研究】真实世界被“数字分身”偷走:AI仿冒带货的暗黑商业链
黑猫深识实验室发布时间:2025年11月17日 10:43:04

(网经社讯)image.png

深夜刷短视频时,温峥嵘无意间闯进一个直播间,屏幕里的“她”正热情洋溢地推销某品牌的面霜。她点开另一个账号,又看见“自己”在卖零食。再换一个频道,“温峥嵘”又换了衣服,这次主推智能手表。

真正的温峥嵘愣住了。当她亲自进入其中一个直播间并质问:“你是温峥嵘,那我是谁?”对方竟毫不犹豫地点了拉黑。

这一荒诞的场景,撕开了AI仿冒带货黑幕的一角。

不仅是温峥嵘。央视主播李梓萌“被AI代言”卖鱼油,奥运冠军全红婵被克隆声音卖土鸡蛋,靳东被深度伪造卷入中老年交友骗术。越来越多公众人物在“毫不知情”的情况下,被AI推上直播间,成为诈骗链条里的“工具人”。

AI仿冒带货,正在迎来失控式爆发。

image.png

深度伪造技术通过学习目标的五官、表情、动作,再实时叠加到主播脸上,让整段直播看起来像是真人出镜。在小小的手机屏幕里,普通观众极难分辨出破绽。

image.png

AI声纹建模技术,现在仅需十几秒到几分钟的公开音频(如采访、演讲),就能克隆出一个人的独特声线。甚至能根据预设脚本,合成出“兴奋”、“紧迫”等情感起伏的语调。无论是“全红婵父亲”的恳求,还是“张文宏医生”的“专业建议”,都能被精准复制。

image.png

更进一步,黑产甚至连“真人壳子”都可以不要。一套 980 元的“AI 无人直播系统”,就能生成一个能点头、能讲解、能做手势的数字主播,并批量复制到几十上百个直播间。只要提前录入话术脚本,再配合如 Wav2Lip 的口型同步工具,“假人”就能按剧本 7×24 小时不间断直播。

image.png

为了让直播间显得“热闹可信”,互动也能用 AI 伪造——自动弹幕、自动评论、自动回复,都可以由脚本快速生成。热度越高,观众越容易放松警惕,也越容易被带着下单。

这些技术本身并没有问题,换脸可以用于电影特效,数字人可以提高客服效率。问题是,当它们被黑产像搭积木一样拼在一起时,就变成了一套完整的“AI诈骗模板”:逼真、便宜、可复制、可规模化。

image.png

AI仿冒带货之所以迅速爆发,不是因为骗子灵感突然爆棚,而是因为它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分工的地下供应链

上游:素材黑市

黑产团队会大量抓取明星、专家的高清照片与视频,剪辑采访、短视频、节目片段,并系统性收集声纹样本。在某些黑市, 30 元就能买到“定制换脸素材包”,“一键克隆名人”。

中游:AI合成工厂

这是“AI主播”的制造车间,提供一条龙加工服务:模型训练、生成视频脚本、换脸换声合成、口型对齐,最终输出成品的短视频或直播流。

更有甚者,有的团队专门研发“清洗技术”,通过算法给AI生成的视频添加干扰和噪点,专门用来规避平台的AI鉴伪检测系统。

下游:“矩阵化”直播变现

黑产团队会买号、养号、租号,在不同平台开设成百上千个直播间,假冒明星/专家推销保健品、农产品、甚至理财产品。

典型的例子,就是曾刷屏的“樟树港辣椒”AI视频——画面中,辣椒树高过人头,硕果累累,这完全是AI生成的“丰收奇观”,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存在。黑产利用这种虚假内容售卖假冒种子,假货成本极低,利润却极高,一旦被平台封禁,立刻就能“换皮”重开。

于是,一个完整的闭环出现了:假人设 → 假内容 → 假商品 → 假互动 → 高速变现。

技术门槛被工具化大幅降低,作恶成本极低,而收益极高,AI仿冒带货的泛滥几乎不可避免。

image.png

许多人以为 AI 仿冒带货的危害只是“消费者被骗几百块”,但其真正的、最深远的危害,在于它正在系统性地瓦解我们的“数字信任体系”。


对消费者:

消费者买到假保健品、假农产品,损失了金钱,甚至危害健康。这固然恶劣,但仍是传统诈骗的延伸。

对权利人:

在这些骗局中,名人明星的肖像权、声音权不再只是“被侵犯”,而是变成了诈骗工具本身。更恶劣的是,像李梓萌、全红婵这样的受害者,反倒要承受公众的误解和指责,陷入“受害者反成为加害者”的舆论二次伤害。

对合法商家:

当7x24小时的“AI假主播”用虚假承诺和“奇观”大量吸流时,那些诚信经营、真人出镜的正常商家的生存空间正被严重挤压。“真内容不如假效果”的恶性竞争,正在污染整个直播电商生态。

对全社会:

当深度伪造技术让“眼见不再为实”,当央视主播和奥运冠军的“亲口推荐”都可能是假的,公众对数字信息的信任根基便开始动摇。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个可怕的循环:从“真假难辨”,到“不敢相信”,最终滑向“拒绝相信”一切。

这种信任的全面塌陷,不仅是对电商的打击,更是对未来公共传播、社会舆论治理构成的系统性风险。

结语

温峥嵘的遭遇不是个例,而是AI商业化快速扩张下的必然警示。

随着技术门槛越来越低,仿冒风险正在从“明星问题”演变为“全民问题”。今天被仿冒的是温峥嵘,明天就可能是任何一个普通人。

技术本应中立,但当它成为“数字仿冒”的催化剂时,就必须配套治理闭环。AI造假的速度在提升,治理体系也必须同步迭代:由事后响应转向前置监测,由单点执法转向多维联动,由平台责任走向社会共治。

AIGC时代的虚假信息治理,本质上是技术、法律、平台治理与全民媒介素养的四维协同进化。

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,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、服务商,提供“媒体+智库”、“会员+孵化”服务;(1)面向电商平台、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;(2)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培训机构、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;(3)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、品牌方、商家、供应链公司等提供“千电万商”生态圈服务;(4)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。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免费注册体验全库)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